郭熿,字文中,号长松,清朝华州人,顺治五年(1648)举人,顺治十五年(1658)任福建宁化知县。他廉洁奉公,深念民苦,却馈送,去供应,每餐仅一蔬一粥而已,坊间流传有他 “铁耳冰心”的歌谣。
郭熿上任17个月后的顺治十五年(1658)四月,有监察御史巡视汀州府(治所在今福建长汀),考察吏治。宁化县是汀州府属县,郭熿自在考察之列。当时官场有一恶习,被考察的官吏要依照惯例,向监察御史馈送千金。郭熿自奉刻苦,清心寡欲,既不敛财,又不受贿,何来千金?长叹道:“此非利刀快斧解剥万命,何能供此?天道神明,民不可残。”五月四日,端午节前一天,投缳自经于官邸,并遗诗一首:“节至人争羡,宦遊独我愁。兰香空寄世,蒲味不成羞。母解角黍叹,妻携白酒忧。故乡千里外,何处是雍州?”
噩耗传出,宁化举县震惊,阖城悲愤,为之罢市。百姓如丧考妣,途哭巷悲,纷纷捐资殡殓。有妇人黄氏,馈银五铢助丧,且痛哭不止。有人问其原因,黄氏说:“我家受乡里差役之累,辛亏得到郭公恩免。郭公一死,差役之累又要到了,我能不悲伤吗?”
郭熿的棺柩返回华州时,穿白色孝服的送别者众多,以致有文人形容为“衣冠如雪”。 棺柩所经之处,挑担的路人,拿锄的耕夫,纷纷放下担子锄头,争相扶舆。宁化县的士绅百姓还捐金为他建仁爱祠,学士大夫著文颂其遗事。《汀州府志》《续华州志》还为其立传。(闫广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