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(1475—1541),字希节,别号渭川,东升之孙、东思忠三子,明朝华州故县里(今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梓里村一带)人,弘治十一年(1498)戊午科举人,官至盐运使。东汉为官清廉刚正,造福地方,平定兵乱,安抚百姓,是明代著名的廉吏。
东汉在任池州府同知期间,征解田粮的粮长叫柯瑞,藏金于盒中,上面覆盖着葡萄,以献葡萄为名,借机行贿。被东汉发现后,东汉毫不留情,给柯瑞治以重罪。一个叫程文宝的人打劫财物,却诬陷他人。东汉在公堂上观察程文宝的神色,结合其言辞表现,经推理判断,还原案件真相,终给程文宝治罪,案件得以公正裁决。
东汉初到池州上任,即颁布新令,祛除旧弊,招抚流亡在外的难民,重新编造户籍,并严加管理,使百姓安定生产,赋税收入也随之增加。在任户部河南司郎中期间,在江西查粮,发现并革新多年沉积的弊病,为朝廷追回皇粮五百万石。任九江知府期间,一次发生饥荒,东汉下令打开粮仓,赈济灾民。临近州郡的百姓也来领取救济粮,东汉说:“奈何分彼此邪?”于是,一视同仁,全部发给救济粮,使更多灾民得以活命。任盐运使后,东汉也能革除弊政,加强流通,使盐商获得便利。
东汉刚正不阿,一身正气。任职池州期间,正值刘七、刘六一发动农民起义。刘七率部攻入江南,多次进犯,形势危急,东汉宣告说:“斗士死战,义夫死守。”并挑选壮丁在险要隘口提前布防,严阵以待。刘七等听闻此事,不敢进犯。后石埭的章任又率众起兵,东汉用计谋擒住其头领章任。胡天龙组织会众行劫,东汉亦率众攻击使其逃遁。东汉任职户部河南司郎中期间,正值宁藩之变,他拨款征募士兵,积极参与平叛。在九江知府任上,他修葺文庙,并组织追歼盗贼。镇守黎太监,倚仗宦官权势,在见到东汉时傲慢无礼,东汉一身正气,拂衣而出。锦衣卫的使者来到九江,原本希望到东汉府上拜会,当得知他为人刚正后,竟然不敢前往。
东汉确是一代廉吏,明华州人、文学家王维桢曾如此描述东汉:“躯满七尺,而面如紫玉,坐立如山。”学者马理评论他:“温恭而刚方不形,直方而毅果不见,宽栗而通敏无迹。”张光孝说:“公在池州,盖称书生,而能负卫霍之略者也。”由此可见,东汉刚正勇毅,令人钦佩。另外,他还颇具文采,曾著有《渭川集》二卷,真所谓“上马能杀贼,下马亦能文”。(王小军)